上海专业翻译公司
立即在线咨询
欢迎资深译员加项目QQ
JS导航效果
|
|
|
论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与翻译原则
发起人:eging  回复数:0  浏览数:5280  最后更新:2018/9/27 7:37:08 by eging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8/9/27 7:37:05
eging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3730
注册时间:2015/6/5
论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与翻译原则
      论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与翻译原则

  (发表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2010年第四期)

  刘金龙 高莉敏

  一、引言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军官家庭, 1999年2月28日在北京辞世,享年99岁。冰心不仅在文学创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在翻译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冰心先后翻译了来自8个国家50多部作品,而且几乎都源于东方国家,包括诗歌、诗剧、民间故事、书信、小说、散文诗等7种形式,其中包括纪伯伦的《沙与沫》、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等重要作品。

  冰心英汉翻译的第一本著作是纪伯伦的诗集《先知》。《先知》在作者的众多创作中居于最突出的地位,被认为是纪伯伦的“顶峰之作”。冰心说,“这本书,《先知》,是我在一九二七年冬月在美国朋友处读到的,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利的文词,予我以深刻的印象!一九二八年春天,我曾请我的‘习作’班同学,分段移译。以后不知怎么,那译稿竟不曾收集起来。一九三O年三月,病榻无聊,又把它重看了一遍,觉得这本书实在有翻译的价值,于是我逐段翻译了。”。该书的出版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我们应该感谢冰心老人的是,她以最配得上纪伯伦的译笔,为华夏大地送来了一位阿拉伯的‘先知’。虽然茅盾、周作人、周桂笙和包天笑等人也曾译过阿拉伯文学作品,但都因时间早和发行量小等原因未造成重大影响,真正能够传世的,在我看,惟有冰心的《先知》。”冰心首部翻译作品旗开得胜,这不仅奠定了她在翻译界的坚实地位,而且也为她今后的翻译工作指明了道路。

  二、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

  翻译过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译者和读者是两个关键性的因素。冰心作为一个尽心尽职的译者,她心中有着明确的“读者意识”。她在谈到自己为什么要翻译时说:“就是为供给那些不认得外国文字的人,可以阅看诵读;所以既然翻译出来了,最好能使它通俗”。冰心认为翻译是一个与人分享艺术美的过程,她还曾说:“每逢我读到优美的、用英文写的诗文时,就口译或笔译出来,让不懂英文的人,如我的母亲,让她分享一些美的享受。”正是由于她对翻译这种崇高的事业有着深刻的认识,故而她对当时存在于杂志和报纸上翻译中的种种问题作出了批评。针对翻译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冰心也提出了自己的翻译主张,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应该使译文通俗易懂。冰心认为翻译的目的就是要让不认识原文的读者能够看懂,她在《译书之我见》中曾说“现在我们中国,教育还没有普及,认得字的人,比较的已经是很少的了,认得外国文字的人,是更不用说的。这样,译本上行间字里,一夹着外国字,那意思便不连贯,不明了,实在是打断了阅者的兴头和锐气;或者因为一两个字贻误全篇,便抛书不看了。”①若是目标读者看不懂,必然会丧失翻译的意义,对此,她在该文中还认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所以我想最好就是译者对于难译的名词、字眼,能以因时制宜,参看上下文的意思取那最相近的中国字眼名词,翻译出来。若是嫌它词不达意,尽可用括号将原字圈起来,附在下面,以备参考。至于人名地名,因为译者言人人殊,有时反足致人误会,似乎还是仍其本真妥当些。”②

  其次,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由于各国间存在文化差异,一国的文化因素在另一个国家内未必能找到对应,故而译者需要加工处理。对此,冰心在《印度童话集》前言中如是说,“这本民间故事集的原文,是很美丽的,为便于中国儿童的阅读,我把较长的名字,略加删节;有关于印度的典故,也加上简短的注释;在文字方面,根据中国的口语的形式,也略为上下挪动。在这几点上,我想作者是能够理解的。”③典故历来是翻译中很难处理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冰心选择的是加注译法,让读者了解其文化内涵。

  再次,反对过度的直译,直译与意译应相结合。冰心认为直译和意译都是翻译的必要手段,但是应该有度,她还曾在小说《遗书》中借宛英的信谈到:“太直译了,就太生拗;太意译了,又不能传出原文的情趣”[3]693-694,因为“西国的文法,和中国文法不同;太直译了,往往语气颠倒,意思也不明了”④故而,可以采取的处理方法是“为图阅者的方便起见,不妨稍为地上下挪动一点”。

  读者是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翻译,冰心处处表现出对读者负责的严谨作风。在谈到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和《园丁集》、纪伯伦的《先知》和《沙与沫》的翻译时,她说“这两位诗人的作品,都是她们自己用英文写的,而不是经过别人从孟加拉文和阿拉伯文译成的,我译起来在‘信’字上,就可以自己负责。我从来不敢重译!”由此观之,冰心之所以不敢轻易重译,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因为她怕不能完全理解原文的原意,怕歪曲了原作者的本意,而从作者英文版直接进行翻译,“这样我才有把握了解作者的原意”,才不至于犯欺骗读者的错误。总而言之,冰心心中坚信一条法则:要忠实读者必须忠实于原著。

  三、“信”、“顺”、“美”冰心翻译三原则

  关于翻译原则,国内外学者发表过诸多真知灼见。就拿国内来说,最有影响的莫过于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原则,后来,有学者在其研究基础上进行深化,如林语堂提出了“忠实、通顺、美”翻译原则,鲁迅提出了“宁信而不顺”原则,刘重德则提出了“信、达、切”三原则等。这些原则的提出都是这些学者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凝练和总结出来的翻译指导原则。

  冰心的翻译态度不仅是对原作者认真负责的,而且对读者也是认真负责的。在她的翻译实践中,主要体现在她所践行的“信”、“顺”、“美”翻译三原则上,而这三原则在翻译中是相互融为一体的。

  关于“信”。为了忠实于原作,冰心曾明确表示不敢轻易重译作品,认为“只喜欢翻译我喜爱的作品,而且必须是作家自己用英文写的,我总担心重译出来的东西,不能忠实于原作”。所以,冰心所翻译的作品都是用英语原作,惟有一部作品《吉檀迦利》是从英文转译的,但是也是在石素真女士根据孟加拉文原作校阅帮助下翻译的,否则是“没有胆量来翻译的”。她在《译书之我见》中针对一些对原文不信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如果译者把外国文字里不容易翻译的名词和字眼“索性不译,仍旧把原字夹在行间字里”,就会使得“意思便不连贯,不明了,实在是打断了阅者的兴头和锐气”,这就达不到翻译的最终目的。另外,她还认为如果译者“介入译文”(“参以己意”)太多也会使译文落得不信的遭遇。如谈到翻译中成语的使用便是一例,认为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一类成语,自己常常感到怀疑,因为‘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分明是中国成语,‘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分明是中国的习惯,“而且译者有这样的用法,自然是译者杜撰的了”,这样势必会“使阅者对于译本,根本上不信任起来”,“译者对于著者未免太不负责任了,而且在艺术的‘真’和‘美’上,是很有关系的,似乎还是不用为好” ⑤。下文将探讨冰心在翻译中的“信”,并注意其遣词用句。

  例1.When thou commandest me to sing, it seems that my heart would break with pride, and I look into thy face, and tears come to my eyes.

  译文:当你命令我歌唱的时候,我的心似乎因着骄傲而炸裂;我仰望着你的脸,眼泪涌上我的眶里。

  例2.I must launch out my boat. The languid hours pass by the shore——Alas for me!

  译文:我必须将我的船撑出去。时光都在岸边捱延消磨了——不堪的我呵!

  比读两则译文,读者定会为冰心的译笔感到惊叹。例1中,“炸裂、仰望、涌上”分别是“裂开、看、来到”的同义词,但前者都有表动态形象的形象陪义,使人能真切地体会出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break、look、come”这三个词似乎更应被翻译为“裂开、看、来到”三词。根据语义场理论“看”比“仰望”的意义更具概括性、泛指性,属上义词,但根据此句言语环境,根据“I”与“thou”之间的关系,使得“look(看)”这个词有了“仰望”的意义。“eyes(眼)”与“眶”两个义位存在总分结构关系,但在此句的言语环境中,泰戈尔所使用的“eyes”的基义即为“眶”的基义。例2的译文中“撑”则关系到译文忠实与否的关键所在。原文中的“launch”一词是冰心根据当时印度还没有使用马达来驱动船这一现实,故用“撑”译出,这样,“我”将船费力驶出去的神态便跃然纸上。1950年吴岩的《吉檀迦利》中“launch”被译为“把船开出去”,较具现代意味,但却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这说明了冰心对原作精神的领悟和把握,以及遣词用句的功力。

  关于“顺”。关于“信”和“顺”,有学者还对此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如赵景深认为“宁错而务顺,毋拗而仅信”,鲁迅针锋相对认为“以信为主,以顺为辅”。“信”和“顺”难道真的不可调和吗?。其实不然。冰心在翻译实践中,就非常好地协调了“信”与“顺”的这对矛盾。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西国的文法,和中国文法不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势必可以作一些适当的处理,可以“为图阅者的方便起见,不妨稍为地上下挪动一点”,因为“太直译了,往往语气颠倒,意思也不明了”。另外,作者在“《印度童话集》前言”中也说:“为便于中国儿童的阅读,我把较长的名字,略加删节;有关于印度的典故,也加上简短的注释;在文字方面,根据中国的口语的形式,也略为上下挪动” ⑥。冰心之所以作出诸如“挪动”、“略加删节”、“加上注释”等方面的调整,是在保证“信”于原作之上,为了使译文通顺,便于译文读者阅读的“不得已之举”。

  例3.For to be idle is to become a stranger unto the seasons, and to step out of life’s procession, that marches in majesty and proud submission towards the infinite.

  译文:因为惰逸使你成为一个时代的生客,一个生命大队中的落伍者,这大队是庄严的、高傲而服从的,向着无穷前进。

  例4.The morning sea of silence broke into ripples of bird songs; and the flowers were all merry by the roadside; and the wealth of gold was scattered through the rift of the clouds while we busily went on our way and paid no heed.

  译文:清晨的静海,荡起鸟语的微波;路旁的繁花,争妍斗艳;在我们匆忙赶路无心理睬的时候,云隙中散射出灿烂的金光。

  从译文可以看出,冰心对原作内容的把握。然而,为了使译文便于读者接受,她作了适当的调整。例句3中,将“the seasons”翻译为“时代”而非“季节”,把动词词组“step out”翻译为名词“落伍者”,把被修辞词“submission”译成与修饰词“proud”的并列成分“高傲而服从的”,冰心充分发挥母语的优势,使译文摆脱了原语的束缚,更容易被译文读者接受;例4中,译者也采用断句的形式,将原文中静态的语境译成了“荡起”、“争妍斗艳”、“散射出”动态的情境,使译文描绘的整个情境处于一静一动的画面中。例3和4的译文都根据需要作了适当的“挪动”,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通顺容易接受。

  关于“美”。林语堂曾说:“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translation as a fine art)”。

  翻译中的“美”学价值是冰心非常注重的,从她所翻译的作品大都属于诗歌、诗剧、小说、散文诗体裁就不难看出。冰心在具体谈到《吉檀迦利》的翻译时曾说:“我纵然尽上最大的努力,也只能传达出这些诗中的一点诗情和哲理,至于原文的音乐性就根本无从得到了”。其中的“音乐性”就是诗歌或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具有“美”的艺术作品很难翻译,但是经过冰心的神笔,这些作品就会诗意盎然,熠熠生辉。总的来说,“美”无外乎体现在“形美”和“意美”两个大的方面。

  例5.Love gives naught but itself and takes naught but from itself.

  Love possesses not nor would it be possessed;

  For love is sufficient unto love.

  译文:爱出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

  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在爱中满足。

  原文字里行间散发着行文的哲思美。对照原文和译文,译文中冰心充分发挥了母语的优势,读者不难感受到经过冰心之手的译文中所蕴涵的语言和哲思魅力,译文与原文一样文采斐然,给人赏心悦目的美感,传译出了原诗的诗意之美和韵律之美。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冰心把原诗中的深邃的哲理思想传达了出来。刘勰在《情采》片中谈到文德有三:行文、声文、情文。“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即情理是经,文辞是纬。译文要真正做到情采并茂,首先要有深厚的思想内容。而以上的译文不正是体现了这种“行文”、“声文”和“情文”吗?

  四、结语

  冰心一生翻译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不忘对自己的翻译思想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观。反过来,她在翻译过程中又不断用这种翻译观来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在冰心的整个翻译思想中,她把译者的“读者意识”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她的“读者意识”翻译思想及其整个翻译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不仅会对目前翻译界存在的种种问题有个良好的借鉴作用,而且对中国的翻译理论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对冰心的翻译理论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对其翻译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尚有待译界同仁共同努力”,因为“她所提出来的那些宝贵的洞见,已经触到了翻译中的方方面面,为翻译理论(翻译学)建构提供了宝贵资源。”



译境翻译公司BBS|上海翻译论坛|同声传译交流论坛|自由译员社区|外籍母语翻译交流|寻找上海翻译工作|兼职翻译招聘|笔译口译项目发布| 上海翻译资源| 小语种翻译资源| 证件翻译资源| 留学文书翻译模板| 翻译语料术语库| CAT翻译软件|Trados技术交流 英语高级翻译群 德语高级翻译群 法语高级翻译群 俄语高级翻译交流群 日语高级翻译交流 阿拉伯语高级翻译群 翻译公司网络营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