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业翻译公司
立即在线咨询
欢迎资深译员加项目QQ
JS导航效果
|
|
|
经典翻译技巧——英语翻译心得
发起人:eging  回复数:0  浏览数:4715  最后更新:2018/8/1 10:37:30 by eging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8/8/1 10:37:41
eging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3730
注册时间:2015/6/5
经典翻译技巧——英语翻译心得
自从翻译成为诞生以来,有关翻译标准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争论中,翻译标准也从严复最初的“信,达,雅”到傅雷的“传神说”到钱钟书的“化境说”到郭沫若的“还要求其译文同样具有文学价值”到现在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翻译标准到现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至今没有一个译者敢说自己的译作是与原文对等的。这里主要涉及了一个认知的问题。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译者不可能完全的去解读原作和作者,也就无法使译作与原作绝对的对等。在翻译中,绝对的对等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境界,因而纵译者有千年功力,万篇译作,也难以翻译出无可挑剔的作品。

因为翻译标准的不唯一性,一般译作都是直译和意译的结合。中间也不乏一些译作绝对忠实原文,直译到底,从而坚持了原文的“信”却使作品文字堆砌毫无逻辑,杂乱无章,从而欠缺了“达”,也有一些译作不秉承原文的写作风格,自发地将原作平白无实的言语雕琢成华丽辞藻,从而背离了原作,多了“雅”,少了“信”,读者不觉一读译作还以为是另一本书呢。诸如此类译作,在翻译过程中,多的枚不胜举。但这种翻译标准的尴尬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翻译标准“信,达,雅”中哪个最重要呢?要理清这个问题,我必须要明白翻译标准的内涵。翻译标准不过是规范文章翻译的一个工具和方法。好的译作必然是翻译标准的综合和灵活运用,差的译作无疑是对翻译标准的肢解和区别运用,因此单一的要在翻译标准中选择出最重要的因子是不科学的,忽略了翻译过程的灵活性。

再者,翻译中我们应该站在作者的角度翻译呢?还是站在读者的角度翻译呢?这其实也是个直译和意译的问题。

站在作者的角度翻译其实就是直译,就是按照原作的语言风格,用词,修辞,表现风格对等翻译;而站在读者的角度,也就是意译,就是按照译者本人对作者文章的理解进行翻译。比如今天我们在翻译理论课上讨论的“Time for big small company" ,"big small" 是一对矛盾体,如何翻译我们得参考一些例子比如“Victorius defeat " 还有"Salvage nobleman" 等,我们可以得出矛盾修辞在这里的运用一定包含了一些隐义,所以翻译的时候我们该是直译呢还是意译呢?这是个问题!站在作者的角度,可能这里的隐义是作者有意设置来引起读者兴趣的或者是情节需要等等。如果站在读者的角度,隐义的设置会给读者对文章的理解造成困难,从而不利于信息的表达和传递。所以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往往要做出翻译标准的取舍,但如何取舍都难免会造成对原文的误读。在遇到这种问题时,我们必须从文本类型上考虑该站在哪个角度上。其实“Time for big small company" 是一篇管理方面的文章,它针对的商务人士。而商务人士往往注重时间和礼仪,因此商文本翻译必须要做到简洁明了,礼仪至上即Clarity & Courtesy。因此,在这里我们不应该直译作“大型小公司的时代来临了”而应该根据文章翻译为“大型公司小运作的时代来临了”。

综上所述,要翻译好文章不能只是照搬翻译标准,而应该根据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法和技巧。


译境翻译公司BBS|上海翻译论坛|同声传译交流论坛|自由译员社区|外籍母语翻译交流|寻找上海翻译工作|兼职翻译招聘|笔译口译项目发布| 上海翻译资源| 小语种翻译资源| 证件翻译资源| 留学文书翻译模板| 翻译语料术语库| CAT翻译软件|Trados技术交流 英语高级翻译群 德语高级翻译群 法语高级翻译群 俄语高级翻译交流群 日语高级翻译交流 阿拉伯语高级翻译群 翻译公司网络营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