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业翻译公司
立即在线咨询
欢迎资深译员加项目QQ
JS导航效果
|
|
|
电影片名翻译的文化价值刍议
发起人:eging  回复数:0  浏览数:5006  最后更新:2018/7/31 17:16:07 by eging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8/7/31 17:16:17
eging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3730
注册时间:2015/6/5
电影片名翻译的文化价值刍议
一、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性 
电影是在科技发达的基础上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活动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不断深入,电影成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因而电影翻译也逐渐成为了翻译领域中愈来愈重要的课题 。电影片名作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往往有着突显影片内容、传达主题信息、确立影片感情基调、吸引观众的重要作用,好的片名翻译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从体裁类型看,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属于翻译学专项研究一类。好的电影片名应该用短短数字告诉人们关于这部电影最多的信息,对国外电影片名的翻译更肩负着帮助人们理解影片精髓的重任。精彩的电影译名能和电影一起世代相传,而失败的译名却完全可以抹杀一部电影本身的精彩,还会在市场运作中阻碍发行和影响票房。目前电影片名翻译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一名多译、背离电影主题、误译原片名的典故和由来、商业味过浓等现象。特别是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因为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的差异,对同一部影片的片名往往有各种不同的翻译,导致某些翻译出来的片名与原片大相径庭,甚至闹出笑话。笔者在欣赏过大量经典原版电影以及参考相关资料后,对数部经典电影片名翻译进行鉴赏分析,同时就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标准与文化价值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
二、优美的片名翻译体现文化底蕴与价值
没有人会否认《魂断蓝桥》这部电影片名的精彩翻译。该电影原名是Waterloo Bridge,若直译为《滑铁卢桥》,观众会更多地联想到拿破仑的最后一仗,其实它是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对年轻人在伦敦的滑铁卢桥上偶遇并一见钟情,又在滑铁卢桥上生离死别的故事。当时电影公司从民间悬赏征集该片名的翻译,一位女士提交了《魂断蓝桥》这个译名并被重金采纳。
“蓝桥”的典故取自宋代人编辑的《太平广记》,其中收录了唐代裴铏所作小说《传奇·裴航》。唐朝长庆年间,裴航因下第,游于鄂渚,一次与樊夫人同船。樊夫人是位神仙,知道裴航与她妹妹云英有姻缘,因此赠诗一首:“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宅,何必崎岖上玉京?”后来裴航再次进京赴考,还是落第,回程经过蓝桥驿, 忽然觉得口渴, 就向路旁茅屋里纺麻的老阿婆求水喝。阿婆呼女子云英捧一瓯水浆,裴航饮之,甘如玉液。裴航想起樊夫人的诗,又见云英姿容绝世,十分喜欢,很想娶她为妻,老阿婆说:“昨有神仙与药一刀圭,须玉杵臼捣之。欲娶云英,须以玉杵臼为聘,为捣药百日乃可。” 裴航费尽周折终于找到月宫中玉兔用的玉杵臼,娶了云英。婚后夫妻双双入玉峰,成仙而去。
另一段“蓝桥会”的传说是说战国时韦郎保与贾玉珍因兵乱离散,数年后,二人在河边相遇,互约三更蓝桥相会,不意山洪暴发,韦郎保抱桥柱溺毙, 贾玉珍投河殉情,此故事也被称为“水漫蓝桥”。所以在中国人心中,“蓝桥”的意象既象征着爱情的甜美也含有对感情忠贞不渝致死不悔的凄美。《魂断蓝桥》一扫原片名Waterloo Bridge的平淡无华,与那段荡气回肠、凄美绝伦的爱情丝丝相扣,成为观众心中的完美经典。
1995年曾上映了一部著名心理惊悚片“Seven”。这部影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晦暗的背景叙述了一个极富哲学意味的犯罪故事:一个叫John的人自认为是上帝的使者,围绕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惩戒逐条疯狂杀人。这七条死罪指七项世人常犯的过错——饕餮gluttony 、贪婪greed、懒惰sloth、淫欲lust、骄傲pride、嫉妒envy和暴怒wrath。Seven在宗教上是个非常神秘的数字,圣经通常用“7”代表上帝视为完整、完全或完美的事物。例如,上帝在七个创造日里,成就了创造地上万物的伟举;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耶和华的言语”像“炼过七次”的银子,完全纯净;患了麻疯病的乃缦按照吩咐,到约旦河去沐浴七次,就完全复原了;而与这些完美相对应的魔鬼撒旦的原身是一条有七个头的火龙,这也增加了“7”的神秘。“7”在这部电影里可谓无处不在,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宿命的罪与罚。但是,如果汉译为简单的一个“七”字,中国观众绝不会产生同样的文化联想和认同,所以影片片名译为《七宗罪》,点明故事主线和seven最为主要的宗教寓意,体现了西方文化的价值。
2006年3月,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典礼中,华裔导演李安因《断臂山》赢得了最佳导演奖,该影片成为媒体大热门的同时,在各种报道中出现了《断臂山》和《断背山》两个片名。这部影片是根据普利策奖得主、美国作家安妮•普鲁克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小说的英文名为Brokeback Mountain,是美国怀俄明州一座山的名字,因其陡峭而得名。“Brokeback Mountain”中文直译应为“断背山”,中国台湾等地区都是用的这个名字。大陆则很快用《断臂山》取代《断背山》。笔者本人更欣赏“断臂”译本,因为“臂”与“背”的读音相同,而中国人很少有说“背断了”,一般说“背扭伤了”,“断臂”更符合汉语习惯也有利于中国人理解影片主题。另外“断臂”也有典故,首先汉语把兄弟情谊比作手足,影片表现了同性恋情,而其中一位主人公杰克突然死去后,对另一位主人公埃尼斯来说必定会有断臂之痛。其次,“断臂”一词在汉语里可以让人联想到“断袖之好”,相传汉哀帝与董贤共寝,董贤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惊醒他,“断袖而起”,于是这种男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就被称作“断袖之恋”,而该典故恰恰是中国古代对于同性恋的称呼。《断臂山》这个参考手足之情和古代典故的翻译更符合影片的主题。李安本人也认可和欣赏《断臂山》这一译法。这样翻译的片名既照顾了母语的习惯,又不违背精准传达原意的原则,让国外影片的片名更具意义。
笔者认为还有几部值得借鉴的电影片名翻译,如GoneWith theWind 翻译为《飘》,充分体现了中文的美丽和丰富内涵,简单的一个字“飘”把原文“随风而逝”的意思表达得完整贴切,更带领观众进入美国南北战争那个战火纷飞、颠覆传统的时代和主人公对命运的难以把握以及对爱情的挣扎和无奈(后来转译为《乱世佳人》应是从市场角度考虑的)。Bathing Beauty《浴水美人》是一部经典音乐喜剧片,在国内只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出水芙蓉》,这是最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和中文韵味的译名。气势磅礴的音乐响起,数十个身着艳丽泳装的女孩在水中翩翩起舞。音乐转为柔和,姑娘们呈花瓣型散开,一个最亮丽的女孩儿从水中和花中冉冉升起,身上滴滴水珠晶莹剔透。霎时间,观众明白了“出水芙蓉”的全部含义。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麦迪逊之桥》转译为《廊桥遗梦》,影片揭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观与情感平衡问题,其所表现出的是一种较为正统的维系家庭的主题,但确充满浪漫和感伤,影片如此之久地打动观众应该说从片名的翻译已经开始了。这些电影片名对影片内容、主题信息、感情基调等方面准确把握,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消除电影片名中的文化差异,所以能够吸引观众并能在人们心中回味悠远。
三、电影片名误译对电影文化价值的消极影响
电影片名的翻译受制于译入语的文化,译入文化必然对源文化进行选择、规范、强化、排斥、贬低,同时附加自身文化色彩。但有时候因为译者考虑不周到或者会错意思而导致的错译现象在电影片名翻译中比比皆是。
The Shawshank's Redemption是一个经典的励志片,大陆直译为《肖申克的救赎》,但台湾译名为《刺激1995》,因为这个电影上映时间是在1995年,所以就以此来吸引观众注意,这样的片名翻译太过离谱,和原片没有任何关系。《刺激1995》成为一个被取笑至今的无厘头片名,这部片子香港翻译为《月黑风高》,又完全商业化并脱离电影主题。经典名片Sound of Music在大陆直译成《音乐之声》,中规中矩,也符合电影的背景。香港的译名是《仙乐飘飘处处闻》,台湾译名《真善美》都似乎太过宽泛,所有音乐风光片或宣扬真善美的电影作品似乎都可以译成这样的片名了。The Day After Tomorrow在国内被翻译成《后天》,这也成为被业内人士和观众批评较多的一个翻译。这个标题如它的宣传语“the day after tomorrow, where we will be”, 强调的是人类明天过后无处容身的绝望,重点是“之后”。翻译成“后天”语意上没错,可原文中强调的重点却没有了,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时间代词,无法让人体会到面对未知未来和灾难的惶恐。何况从语感上来说,四字片名也更符合中国人的节奏美感,笔者觉得这部电影港台版翻译为《末日浩劫》,更为贴切。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一片是美国70年代社会电影的杰出代表作,在港台地区曾被翻译为《飞越杜鹃窝》。但是片名中的Cuckoo’s Nest与杜鹃窝无关,它是个英语习语,为“疯人院”之意,因此大陆翻译为《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改编自肯•克西(Ken Kesey, 1935-2001)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这部影片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出色的表现力一举夺得了1975年第四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影片中的精神病院实际上是美国病态压抑的工业化社会的缩影,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尖锐的讽刺力。影片表面上是在叙述一个精神病院中所发生的悲剧故事,实则却刻画了一个为个性解放而孤军奋战的英雄麦克默菲,由于找不到正确的解放道路而最后为社会所吞噬的悲惨命运,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可以说《飞越杜鹃窝》这样近乎喜剧或动画片类型的翻译根本无法体现电影对压抑人性的现代工业化社会的重重一击的力量,《飞越疯人院》应该说更为准确传神地体现了原片名和影片本身的真谛。
《卧虎藏龙》是李安导演在第73届奥斯卡获奖的电影,美国人将片名逐字译成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这句成语并不是字面的意思,“卧虎藏龙”体现的是一个能人辈出、山外有山的“江湖”景象,而英译片名没有对观众产生同样效果。逐字翻译的结果是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拗口得连讲英语的人自己都受不了,在各国发行时干脆只选这四个单词的头一个字母,成了“CTHD”。美国时代周刊曾撰文预测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比较《卧虎藏龙》和《角斗士》(Gladiator, 他们简称Glad)后,评论道:If Crouch wins, we will crouch , if Glad wins, we will be glad,最后当然是他们只能crouch 了。一个片名翻译烦琐到需媒体如此缩略,实为败笔。而陈凯歌的名片《霸王别姬》英文译名是Farewell My Concubine——《再见了,我的小老婆》或《永别了,我的小妾》,对于这样一部经典的电影和汉语中著名的典故采用这样的翻译是很难让人接受的,近乎荒唐。
四、结论
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电影片名翻译和其他翻译一样需要技巧,而且在电影片名翻译中,观众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注重观众效应就必须符合四种基本原则——信息价值原则、文化价值原则、审美价值原则以及商业价值原则。同时,应有不同的翻译策略、方法与之相适应,传统的直译、意译、音译的基础上应有与之相对应的转译、另译等方法。不可否认,当前片名在意义转换的过程中,存在良莠不分的现象,而且因各个译员自身水平、经验、审美观点不同,译名质量自有高低之分。笔者认为译员应该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来进行电影片名的翻译,为观众奉献更多的精彩片名翻译。


译境翻译公司BBS|上海翻译论坛|同声传译交流论坛|自由译员社区|外籍母语翻译交流|寻找上海翻译工作|兼职翻译招聘|笔译口译项目发布| 上海翻译资源| 小语种翻译资源| 证件翻译资源| 留学文书翻译模板| 翻译语料术语库| CAT翻译软件|Trados技术交流 英语高级翻译群 德语高级翻译群 法语高级翻译群 俄语高级翻译交流群 日语高级翻译交流 阿拉伯语高级翻译群 翻译公司网络营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