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翻译的虔诚之心-上海翻译公司推荐

发表时间:2016/01/12 00:00:00  浏览次数:2189  
                                                                                                                                     学术翻译需要一颗虔诚之心,以审视态度面对西方学术理论。
翻译特别是学术翻译是沟通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盲目崇拜、追随某些西方学术理论的学风并不可取,中国学者需要以批判、审视的态度面对来自西方的学术理论,更需要基于本土经验提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从而与其展开平等对话。
强作解人的学术翻译不可取
翻译时强作解人,造成的恶果将是“毁书不倦”。一些学者表示,翻译学术著作应当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其要有一颗虔诚的心。
自近代以来,一代代学者将学术理论名著的翻译视作了解人类文化精华、开创本土理论的必要条件之一加以重视,从而推出了一系列翻译精品,如“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的中译本等,均为高质量的中译作代表。这些译作嘉惠学林,滋养了数代学者。
学术翻译工作,是理论构建的准备性工作,是文化交流等的必要条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毅表示,翻译、引进西方理论对于激发我们的思想、理论兴趣的作用不言而喻;中西交流为目前东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交流为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故而需要在文明发展的高度认识学术翻译的重要性。
然而,近年来一批学术理论著作的译本因质量低下而颇受诟病,如翻译错误迭出,一些原本明白晓畅的著作译作中文却晦涩难懂。种种弊病折射了学术翻译所遭遇的困难。多位学者疾呼,学术理论名著的翻译质量应受到重视。
摆正本土经验的位置
“在学术交流如此频繁的当今,如果某些中国学者在跟国际同行面对面时,还只是毫无新意地去对人家讲,人家的学术界都出现过哪些理论,而自己又对那些理论何等五体投地,那也实在太缺乏原创性和反省精神了。” 
有人说过,“我们已经逐渐具备了这种可能,既基于自己的丰富生活经验,也基于自己对西方理论的了解,还基于它自身的脉络与长短,而向那些外来的理论制造者们,明确地指出那些理论的误用与滥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或许是始料未及的后果。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尝试提出更适合解释本土现象的理论。虽然它们和西方的理论一样,也要经历在时间维度和空间跨度中的实践检验,然而由于其原本就脱生于中国的经验中,所以至少当它们再返回这种经验时,会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