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行业分析报告-译境翻译公司整理
发表时间:2015/12/29 00:00:00 浏览次数:2348
据相关报告显示,在近两年间,全国新增18778家在营翻译服务及相关企业,年均增幅高达25%。这表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中国翻译服务业伴随中国经济的较高增长,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市场侧重逐渐外向
报告披露的企业调查数据显示,受访企业对翻译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平均分高达4.11分(满分为5分),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翻译服务业是一个颇具可持续增长潜力的新兴服务行业。
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翻译服务业里中译外业务增长显著高于外译中,翻译服务市场从侧重对内译介转为侧重对外译介。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64%的翻译服务企业中译外业务量占业务总量的一半以上,明显高于外译中;其中13%的企业中译外业务量占比甚至高达80%~100%。此外,企业对市场前景的预测结果也显示,中译外和外译中业务将并驾增长,并将保持中译外业务高于外译中业务的发展态势。
报告认为,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国已经从对内译介西方文化与文明为主转为对外译介中国文化和文明为主,翻译在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缺乏评估体系和人才
尽管在外部环境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翻译服务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它的发展还很不成熟,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企业资质评估体系;高端翻译及其他从业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正制约着行业快速发展。
报告指出,无论是以注册资金、营业额,还是以从业人员规模和拥有分支机构的数量来看,我国翻译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是小微企业。我国目前74%的翻译服务企业全职员工数在50人以下,近一半的企业营业额在200万元以内。这种小微特征使得多数企业难以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甚至没有资金或资源投入新技术的应用。因此,不少企业仍沿用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业务管理流程,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少量大型企业虽然得到国家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但由于行业整体意识不到位,在推广使用方面尚存在一系列障碍。
缺乏有效的资质评估体系是制约行业发展又一瓶颈。报告显示,120家受访企业中仅有37.5%的企业获得过某种形式的资质认证,而这其中与翻译服务能力相关的认证仅占不到1/3。中国翻译协会10余年来陆续推动发布了3部国家翻译服务标准和7部行业规范,但却一直缺少对翻译服务企业的评估体系。用什么标准去评价衡量翻译服务企业、怎样引导客户来选择服务供应商都是日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但是行业中有丰富经验的高端人才一直严重匮乏。报告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翻译及其他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成才期长;另一方面是翻译的价值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翻译人员的薪酬标准往往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从而导致翻译行业人才呈现出年轻化、较大流动性的特征。
多方携手谋发展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表示,应该积极面对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针对目前翻译行业存在的问题,报告给出了三条具体建议:
建立翻译服务企业资质评估体系。行业协会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翻译服务业特点的资质评估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监督机制,使企业有规可依,让市场有章可循。同时,也通过这一行业自律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逐步淘汰不具服务资质、不遵守行规行约的劣质企业,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大力培养多元化人才队伍,提升行业地位。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翻译专业学位建设,推动高等院校与翻译服务企业等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产学研联盟,共同研究、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可持续的继续教育体系,帮助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能力。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翻译服务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发声,提高翻译服务业的社会认知度和行业从业人员的地位与职业自豪感,为翻译服务业凝聚一批优秀的多元化人才队伍。
鼓励行业创新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小微企业需要抛开旧有惯性,把握机遇,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平台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模式,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市场侧重逐渐外向
报告披露的企业调查数据显示,受访企业对翻译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平均分高达4.11分(满分为5分),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翻译服务业是一个颇具可持续增长潜力的新兴服务行业。
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翻译服务业里中译外业务增长显著高于外译中,翻译服务市场从侧重对内译介转为侧重对外译介。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64%的翻译服务企业中译外业务量占业务总量的一半以上,明显高于外译中;其中13%的企业中译外业务量占比甚至高达80%~100%。此外,企业对市场前景的预测结果也显示,中译外和外译中业务将并驾增长,并将保持中译外业务高于外译中业务的发展态势。
报告认为,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国已经从对内译介西方文化与文明为主转为对外译介中国文化和文明为主,翻译在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缺乏评估体系和人才
尽管在外部环境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翻译服务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它的发展还很不成熟,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企业资质评估体系;高端翻译及其他从业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正制约着行业快速发展。
报告指出,无论是以注册资金、营业额,还是以从业人员规模和拥有分支机构的数量来看,我国翻译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是小微企业。我国目前74%的翻译服务企业全职员工数在50人以下,近一半的企业营业额在200万元以内。这种小微特征使得多数企业难以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甚至没有资金或资源投入新技术的应用。因此,不少企业仍沿用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业务管理流程,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少量大型企业虽然得到国家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但由于行业整体意识不到位,在推广使用方面尚存在一系列障碍。
缺乏有效的资质评估体系是制约行业发展又一瓶颈。报告显示,120家受访企业中仅有37.5%的企业获得过某种形式的资质认证,而这其中与翻译服务能力相关的认证仅占不到1/3。中国翻译协会10余年来陆续推动发布了3部国家翻译服务标准和7部行业规范,但却一直缺少对翻译服务企业的评估体系。用什么标准去评价衡量翻译服务企业、怎样引导客户来选择服务供应商都是日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但是行业中有丰富经验的高端人才一直严重匮乏。报告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翻译及其他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成才期长;另一方面是翻译的价值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翻译人员的薪酬标准往往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从而导致翻译行业人才呈现出年轻化、较大流动性的特征。
多方携手谋发展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表示,应该积极面对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针对目前翻译行业存在的问题,报告给出了三条具体建议:
建立翻译服务企业资质评估体系。行业协会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翻译服务业特点的资质评估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监督机制,使企业有规可依,让市场有章可循。同时,也通过这一行业自律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逐步淘汰不具服务资质、不遵守行规行约的劣质企业,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大力培养多元化人才队伍,提升行业地位。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翻译专业学位建设,推动高等院校与翻译服务企业等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产学研联盟,共同研究、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可持续的继续教育体系,帮助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能力。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翻译服务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发声,提高翻译服务业的社会认知度和行业从业人员的地位与职业自豪感,为翻译服务业凝聚一批优秀的多元化人才队伍。
鼓励行业创新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小微企业需要抛开旧有惯性,把握机遇,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平台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模式,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下一篇:译境翻译概述中国翻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