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简介

发表时间:2015/11/10 00:00:00  浏览次数:2675  
    作为一种全球化情势下的大众消费文化,影视艺术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举若轻重的地位。随着20世纪末以来大量的英文影视剧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中国影视观众也正在兴趣盎然地享受着一场场影视文化盛宴。对于国内很多观众而言,影视字幕翻译无疑成为这场影视文化盛宴中不可或缺的食材。由于影视艺术充满了各民族迥异的历史、宗教、风俗等色彩鲜明的文化意象,因此影视字幕翻译必须成功地驾驭中外文化冲突。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文化意象乃各民族之智慧和历史传承的结晶。不同的民族由于在生存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意象。对翻译工作者而言,如何更好地处理影视翻译中的文化意象,无疑是个十足的挑战。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不仅具备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及广博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要全面了解两种语言背后迥异的文化传承等并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来处理可能涉及的文化障碍。就影视字幕翻译而言,如何恰当处理好源语对白所承载的文化意象以帮助观众准确理解源语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显然是重中之重。 
      首先要让目的语观众接受字幕的语言表达,其次要处理好文化意象的传译,使得在不扭曲源语言文化的前提下让目的语观众理解,从而淋漓尽致地发挥文化信息传播媒介的作用。本文从异化、归化的翻译策略角度,对比该电视剧的不同台词翻译,分析如何合理处理影视作品中的文化意象。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文化意象具有相对固定及内蕴独特的文化含义。一些特殊的文化意象内涵丰富、联想深远,因而只要一看到或提到它们,人们立刻便心领神会,在心中产生共鸣。对于一些有着丰富而深刻联结意义的大众化文化意象,人们在使用时,其所需传达的信息已经透明化,因此可以直接运用,为相互间传递信息提供便利。文化意象包括特定的外在意象和内在的隐含意义,即其所承载的具体的客观物象和抽象的主观寓意。而其主要功能是用特定的意象在不同语境中传送抽象概念。
       美国著名翻译家奈达(EugeneA.Nida)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对影视翻译而言,表面上是涉及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而实际上无疑是中外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排斥或交流与融合。因而在坚持抵御西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图谋和尽可能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处理影视翻译中可能存在的文化障碍,促进中外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影视翻译工作者而言,绝对是一种十足的挑战。
       关于对文化意象的处理方法,国内学者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有的主张归化,有的坚持异化,笔者认为其英是一种融化的翻译,即归化与异化的结合体。
      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LawrenceVenuti)在他1995年出版的专著《译者的隐身》中,提出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把翻译置于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和历史等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归化是以目的语为归宿,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进行翻译,恪守目的语文化的语言传统,从而实现功能对等或动态对等。异化则是以源语为归宿,迁就源语文化的语言特点,移用源语的语言习惯进行翻译,突出源语的“异国情调”。在影视字幕翻译中,归化翻译是以流畅的本族语表达和“传统的情调”吸引译语观众,大量使用现有的表达方式是其主要特征;而异化翻译则置译语文化中早已存在的表达方式于不顾,使用新鲜的,具有陌生感的,甚至“反流畅”的语言表达。奈达将文化分为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不同类别的文化意象所使用到的翻译策略有所不同。
上一篇:浅析商务英语